cover_image

教研| 当陶瓷遇见音乐 邂逅一场艺术的美妙跨界




陶瓷,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古老工艺,与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音乐艺术相互碰撞,会产生了怎样的美妙邂逅?陶笛,作为这场邂逅的特殊载体,更将陶瓷与音乐的融合推向了高潮。

图片

3月21日,市校外艺术教育陶艺中心教研组开展了“当陶瓷遇见音乐”主题跨学科研修实践活动。活动邀请到了意大利著名陶笛演奏家法比欧·加里亚和沂蒙陶笛非遗传习人张宗沛老师,全市80余位艺术学科教师参加了活动。

图片




法比欧·加里亚先生首先为老师们介绍了世界陶笛的悠久历史,并现场演奏了多支陶笛名曲。精彩的陶笛演奏,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笛声如涓涓细流般从陶笛中流淌出来,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灵动。通过演奏与讲解,老师们了解了不同尺寸、形态的陶笛音色、音高的区别。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法比欧善于将复杂的音乐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体验,在他的示范指导下,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吹奏一支陶笛名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随后,张宗沛老师介绍了陶笛教学的趣味性和独特的跨学科教学形式,并带领大家亲手体验了制作陶笛的过程。大家从陶笛的构造出发,利用陶土进行塑形、开孔,老师们惊讶于用陶土塑造出的空腔,通过测算定位后开孔,能够迅速吹出不同音阶的笛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实践研修活动,不仅是一次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更是一次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陶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与意大利的陶笛演奏技艺相结合,展现出了全新的艺术风貌。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视野,也为我们带来了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新思路。

图片
图片

活动尾声,法比欧·加里亚先生和张宗沛先生还与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探讨了如何将陶瓷与音乐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艺术跨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学习的独特意义。

未来,市校外艺术教育陶艺中心教研组将继续探索跨学科研修形式,创新学科融合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陶艺项目课程,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

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孙玮:

通过参加“当陶瓷遇见音乐”跨学科实践研修活动,聆听意大利艺术家法比欧·加西亚现场陶笛表演教学,感受陶笛音乐和陶瓷艺术结合的魅力,让我收获满满。

跟着大师学习用陶笛吹奏世界名曲《玛丽有只小羊羔》,陶笛声清脆悦耳,音色独特,令人身心愉悦。在张老师的教授下,体验捏制陶笛,用泥土的温度与艺术创造独特美感的手工艺品。享受高雅艺术熏陶的心情很愉悦!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茹静:

本次教研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陶笛的演奏技巧,还了解到音乐和陶艺跨学科的教育融合,让我们体验到了一次音乐的饕餮大餐,法比欧先生让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了陶笛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来自异国他乡的音乐风情,同时我们还动手尝试去制作陶笛以及使用陶笛吹奏美妙的音乐。

图片
图片

上海市霍山学校  徐悦唯:

从陶笛大师的音乐会到科学陶笛演奏方法的学习,再到亲手制作陶笛,在一上午的实践活动中,用自己做的陶笛吹奏出简单的乐曲成就感油然而生,也意犹未尽。陶艺与音乐通过陶笛完美融合,我相信这样的课程进入校园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跨学科融合教学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曹益:

本次活动中,艺术家法比欧的表演,让我欣赏到了令人陶醉的陶笛音乐,也初步尝试了陶笛吹奏的方法。陶笛这个看似简单的乐器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与可能性。通过张老师对沂蒙泥哨文化的介绍,让我对中国传统陶艺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最后,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笛,我第一次尝试了将陶泥与乐器相融合。我深感庆幸能够参加这样一个充满意义的活动,不仅让我对艺术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也打开了我对陶艺运用的认知,对陶泥运用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片



供稿:徐稚斐 高翔

编辑:周晓

审核:主任室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